返回

阿炳的諸天生活

首頁

第二百二十章 第11個任務 阿Q要姓趙一十二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他認識了這個大胡子喬納森。陸仁炳請他喝了幾次酒,了解到了他的困境。本來他想勾著這喬納森,一塊回美國撈一票大的時候。喬納森給他潑了冷水,美國剛通過排華法案,最近美國各州,反華聲浪正式最高的時候。陸仁炳去了美國之后估計最大的可能就是窩在唐人街無法出門。再就是被人搜刮干凈,遣返回國。想要使手段薅羊毛,那是想都不要想。

  陸仁炳想想,也是那么回事,于是就暫時息了去美帝生事的想法。然后轉頭他就買了一家報館。正好以一個非常低廉的價格買了那套機器,順便雇傭喬納森做技師,幫他培訓工人。

  有了這套機器,四川北路的那個小院就太擁擠了。陸仁炳花了五千銀元,在公共租界買了兩畝地。然后雇傭人手,蓋房子,一畝地建廠房,一畝地建住宅樓。

  陸仁炳沒有蓋這個時代流行的,石庫門建筑,而是蓋前世那種筒子樓。現在材料不行,所以陸仁炳在這一畝地上只能蓋五層的筒子樓。都是一居室的戶型,建好之后大概能有一百多戶吧。

  為了這個工程,陸仁炳特意在申報上,招聘了一個項目組負責。他每天都到工地上視察一下。剩下的時間,他主要的精力都放在,金融時報的第一期上。

  中國女報的第三期,已經出版了。陸仁炳用新機器試印了五千份,這大手筆,驚呆了陳志群一干人。陸仁炳卻是為了鍛煉那些從各個印刷作坊挖來的工人學徒。

  印刷完之后,陸仁炳讓程志群把這份報紙往外阜寄送了兩千份,其余的花錢請人,遞送了到了上海灘有頭有臉的人家府上,免費贈送。外阜的那些報刊也如此操作。只這一波下來,陸仁炳就花了三千多銀元。

  這種大方撒錢的行為,不僅外人看來有些傻,連報社內部的人,也有點心疼。但是陸仁炳心里有數。他這一手至少達到了三個目的,

  一是,大張旗鼓的為秋瑾鳴冤,算是正式接管了秋瑾的遺產。二是陸仁炳借著撒錢的機會,疏通了報刊的投遞渠道。三是免費贈送的報紙,擴大了中國女報的發行量,打響了中國女報崛起的第一槍。要知道現在的滬海灘第一大報申報的發行量也就是一兩萬份而已。

  最重要的是,陸仁炳通過中國女報,開始正式在滬海灘亮相。因為女報的特殊背景,滬海灘的人認為他有革命黨的背景,所以對他多少有些忌憚。所以暫時還沒有人來找他的事,這也算是意外的收獲吧。對于陸仁炳暴露出來的財力,也沒有質疑。誰都知道革命黨的錢財背景有多復雜。

  革命黨那里對于陸仁炳的出現也是一頭霧水,現在同盟會還沒有成立,各股勢力基本上各自為戰,誰也不知道陸仁炳是哪一股的人,至少光復會的人表示不認識陸仁炳。

  至于別人怎么看,陸仁炳不在乎,只要沒人來打擾他,他才不管別人怎么想。經過陸仁炳這么不記成本的鼓吹,秋瑾的事情終于被捅到桌面山。上海道并沒有對來歷神秘的陸仁炳,有什么動作,這也激起了整個上海報界的熱情。很快關于秋瑾案的報道,便如雨后春筍一般爆發開來。本來浙江商幫,就是滬海最龐大幾股勢力之一。現在眼看著浙江巡撫和紹興知府貴福,有借著秋瑾案興大獄跡象。江浙人根本無法容忍。他們早就開始奔走,現在只等著一個契機,大造輿論,然后借助江浙人在朝廷的勢力,擺平這個案子。

  現在陸仁炳當了出頭鳥,在滬海的江浙幫,正好一擁而起。不出兩個月,秋瑾已經成功從反賊洗白成了千古女英,巾幗豪杰,她的死被定為千古奇冤。嗯,這種評價當然還是出自于,陳志群之手,有了大款陸仁炳做后盾,中國女報終于開始按月出版,第四期在九月底準時發出。關于秋瑾的評價,也是在這一期上發表的。

  因為第三期的轟動效果,為女報撰稿的秋瑾的友人,大受感動,接到電報后,紛紛表示將繼續為女報供稿,解決了女報的后顧之憂。陸仁炳也開始給女報的作者,按照申報的標準給付稿酬,一時間皆大歡喜。另外第四期的女報上,陸仁炳刊登了女報歡迎廣大女性投稿的廣告,并且標明了錄用條件,和稿酬標準。等到第五期的時候,女報編輯便收到了幾麻袋稿件,大部分來自于深宅大院的女子。

  第四期陸仁炳依然是免費投遞,但是已經開始接受訂閱,根據反饋訂閱數量還不錯。滬海達到了一千兩百份,外阜也有一千多份,算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陸仁炳對于女報的指導并不多,但是他提了幾個建議,在女報上加上了美妝,話本,西方戲劇,時裝,風云人物等板塊。將女報的政治屬性弱化,讓她朝著時尚雜志的方向轉變。這樣可以增加女報的可讀性,增加用戶黏性,還可以拉到廣告客戶,最終使得女報能夠盈利。

  改版后的第五期,仍然被陸仁炳免費贈送,但是這時候的女報已經,變成了一本時尚雜志,印刷質量更高,封面還印刷了彩色人像,內容也是圖文并現,文章多樣,有趣。然后女報的訂閱達到了破紀錄的五千余份。基本上陸仁炳免費送達的人家,都付了年費訂閱。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陸仁炳一下子就收回了營銷成本,同時女報也收到了十幾分女性產品的廣告,雖然收入不多,但是女報已經開始贏利了。之后,陸仁炳便不再干涉女報的運營。

  他現在把重心完全放在了,自己真正的工作重心,中國金融時報上。為了這份報紙,陸仁炳真是耗盡了心血,所有的稿件都有他自己撰寫。為了搜集資料,陸仁炳不知道花了多少銀子,跑了多少地方,在這個沒有大型公共圖書館,沒有電腦沒有網絡的時代,想要查到需要的資料,真是太費力了。

  再查閱資料的同時,陸仁炳還花費大量的精力和金錢,拉攏了眾業公所的股東、會員,惠芳茶樓的眾多掮客,還有滬海世面上眾多的,專營股票買賣的公司和信托公司,許諾了諸多利益,才換得他們給陸仁炳提供股票交易的價格信息。

  為了獲得各地物價信息,陸仁炳甚至收買了各地商會,票號的學徒伙計。為了維持這些關系,陸仁炳又特意招聘十幾個人的秘書團隊,負責維持這些關系,收攏并核實信息。

  銀子那是流水一樣的花了出去,如果再不想辦法,他的那點錢估計很快就要見底了。

  主要是他開工的那棟房子太吃銀子。

  好在籌備了三個月,陸仁炳寄予厚望的中國金融時報第一期終于出版了。

  這個時間正好是老摩根,大手筆解決了美國銀行危機的關鍵時刻。不過由于美國奉行的孤立主義政策,發生在美國的事情,對于大洋彼岸的國人,并沒有什么影響,所以陸仁炳也沒好意思蹭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