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落日胡塵

首頁

第172章 鐵血儒帥

,最快更新落日胡塵最新章節!

    韓山童在河南潁州遇害的同時,江浙東海之上也不再風平浪靜。

    在運送貨物的船上,一個男孩正嗚嗚啼哭。

    男孩的父親正在掌舵,回過頭板著臉斥責道:“男子漢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樣子!”

    男孩的娘親見相公心情不好,便將兒子拉遠了些,在空闊些的甲板上坐下,嚇唬道:“再哭下去,你爹可又要揍你了。”

    男孩用袖子擦了擦臉,止住哭聲,可憐巴巴地道:“我們又沒做什么壞事,怎么就成了賊寇了,鄰家的阿兄都要趕來海上捉我。”

    男孩的娘親正欲解釋,眼角掃到在甲板上躺著的一名黑臉漢子,面色有些慌亂,推搡了一下兒子,佯怒道:“別胡說!”然后領著孩子往另一邊去了。

    躺著的漢子正是方國珍,母子二人所言自然被他聽在耳中,待他們走后,緩緩坐起身子嘆了口氣。

    自文瑄走后,元廷已經下達數十道旨意,許以重金,招募沿海壯丁鎮壓無憂島的海寇,是故不少的濱海壯士紛紛來海上討伐。

    來攻之人盡是島上眾人的往日鄉鄰,所以盡管大多數都是方國珍所部得勝,但士氣卻逐漸不復以往。

    方國珍對此大感頭痛,看著母子二人的背影自言自語道:“誰又甘心以海寇自居呢?可亭戶也好,農戶也罷,誰能逃得過元廷的剝削?”

    “三哥,又在想什么呢?”方家老四方國瑛不知在何時走來,端著些酒菜,拍了拍出神的方國珍。

    方國珍苦笑道:“沒什么,就是有些疲憊而已。”

    老四對此已經習以為常,輕笑著問道:

    “又是一些婦孺偷偷議論被你聽到了吧?”

    方國珍點了點頭,說道:“希望恩公的計策可以管用,否則長此以往,大家可就真沒了士氣。”

    方國瑛笑著回道:“文公子向來算無遺策,我們只要依他之言,溯江而上,窺視江東,一定可以割據一方。”

    方國珍嘆息道:“大伙到島上來為的是能活命,有口吃的便滿足了,我只擔心戰事一起又要葬送多少條無辜的性命。”

    方國瑛寬慰道:“我就隨口一說而已,你別放在心上。蘇兄弟已潛回臺州賄賂官員,江浙的官員本就貪腐,如此一來,奉詔討伐我們的沿海百姓不能得到應有的獎賞,便無人再會相信朝廷,我們就等著他的好消息吧!”

    方國珍搖頭道:“我們與元兵多次交戰,我已經看清了形勢,這一省的官吏大多貪腐不堪,招撫我們也是為了應付上司而已,我們越是折騰,他們就越是害怕,越要許給我們好處。只要我們逃往海上,他們便拿我們沒有辦法,怕就怕……”

    老四知道方國珍擔憂之事,無奈地道:“那個泰不華的確很難對付,咱們幾次都差點折在他手上,好在為首的官員都比較迂腐,否則元廷若以他為帥,我們的日子可就難過了。”

    二人議論之人名為泰不華,字兼善,為人頗有風骨,最重氣節。十七歲便在江浙科舉鄉試中考頭名,次年在朝廷考策論,策進士及第,以此入朝為官。

    妥懽帖睦爾即位時,為拉攏文宗皇后、燕帖木兒、伯顏等人,欲加文宗皇后以“太皇太后”的稱號,對大臣燕鐵木兒、伯顏皆賜地封王。

    泰不華認為此事不可,據理力爭,上書道:“嬸母不宜加此稱號,相臣不當受土封王。”

    文宗皇后礙于聲名,只好納諫并表彰其耿直忠貞。

    脫脫回京之后,其好友太平被罷相,朝臣畏懼脫脫一黨的權勢,皆與太平劃清界限,唯獨泰不華敢昂然為之餞行,一直送到大都城外。

    太平勸其止步,不要以此受到牽連,泰不華卻道:“士為知己者死,何懼禍患?”

    盡管泰不華因為此事被脫脫一黨排擠出大都,但滿朝文武卻沒有一人能說出他品行的不是。

    無憂島逐漸勢大以后,朝廷便詔令泰不華到江浙一帶,屢經遷調,最終安排他負責調查海寇這件棘手的差事。

    泰不華將方國珍血洗縣衙的事情查清之后,立刻上報朝廷,認為此事可以安撫,獻招安之策,但朝廷卻不予采納。

    在此之后,方國珍按照文瑄的指示,不斷在沿海一帶生事,騷擾元兵。

    因泰不華調查過方國珍,便調他為浙東道宣慰使都元帥,方國珍上次劫掠溫州官船失敗,就是被泰不華所敗。

    泰不華暗中埋伏火筏,以此偷襲焚燒方國珍的船只,此戰方國珍等人慘敗,仗著水性高超才僥幸逃脫。

    泰不華一心為國,完全不屈服于方國珍海上不斷襲擾沿岸的方法,是故方家兄弟視其為真正的大敵。

    方國珍感慨道:“但愿蘇兄弟行事順利,只要讓沿海百姓意識到朝廷的昏聵無能,不與我們作對,甚至配合我們行事,就算這泰不華有通天才能,也不是我們的對手!”

    ……

    西風怒號排濁浪,東海寥廓灑春霜。

    南存百舸刀光影,北有朱門酒肉香。

    海上的方國珍擔心自己部眾的安危,岸上的泰不華則對朝廷充滿了擔憂和無奈。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泰不華的隨從捧著件外衫,走過來披到他身上,小聲道:“大人,有消息了。”

    泰不華將近五十歲的年紀,須發已白,背脊在海風中挺得筆直,接過隨從遞過的回信,微微側首道:“你先下去吧。”

    隨從垂首退下,遠遠望著仿佛與崖石融在一處的泰不華,惋惜無比,自家大人有勇有謀,若得朝廷重用,必是一代名臣良將,怎至于淪落成這種孤苦模樣?

    遠處的泰不華將信閱罷,眉梢之間露出一抹欣喜,將外衫扯下,快步走回,邊走邊道:“快,回府衙!”

    “大人,是有什么好消息嗎?”

    泰不華朗聲笑道:“看來這江浙行省的官吏也不盡是愚昧無知的人,行省左丞孛羅帖木兒回信于我,謀定于六月乙未合兵進討海寇。”

    隨從喜道:“大人終于如愿以償,得到了地方大員的支持,這次定能一舉擊潰海寇,蕩平東海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