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隋末之萬鈞之勢

首頁

第272章 殿試結束

新科狀元會是誰?

  姜萬鈞也不知道。

  名義上這一道奏疏是寫給已經死去的末代帝王的,可是看到這封奏疏的卻是活著的人。

  以古鑒今,以物言志,以花喻人,這就是考題的點。

  沒人是傻瓜,這十位考生能夠從數千考生中脫穎而出,更不會是傻瓜。

  站在房玄齡幾位來自李唐的考生的角度,這道題目最大的難點在于,閱卷之人是寧皇而非唐皇。所以怎樣既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又不會犯忌諱,是對他們最大的考驗。

  不過有人聰明過頭了也不好,許敬宗是十位考生中,唯一一個至今沒有動筆的。

  “一言不發”,“無話可說”,也是一道奏疏,情到深處是無言嘛。

  “陛下!”魏征也注意到了許敬宗的異樣。

  “無妨,出題的是朕,答題的是他們,他們想怎么答都可以。其實如果要朕來寫這一道奏疏,或許也是‘無言’。但凡有一線機會,誰又愿意攪動天下,引來亂世呢?”姜萬鈞可不背這個鍋。

  “陛下仁厚。唉,就是不知道他們回到李唐之后,唐皇是否能有陛下這般器量了。”李綱真挺看好這一批“弟子”的,或許也是因為第一次的緣故,他格外用心。如果有機會,李綱真想說服皇上把這些人都留下。

  姜萬鈞何嘗不想直接把人扣下,像當初對待魏征和李剛那樣。

  當初姜萬鈞連一方諸侯都算不上,身邊也沒有文臣輔佐,留下李剛和魏征純粹是逼不得已。

  現在不一樣了,作為大寧的皇帝,哪怕是裝,也要裝得矜持一些。

  更何況,如果把人扣下只是背負一些惡名,姜萬鈞也認了。可事實并沒有那么簡單,房玄齡等人不會輕易就范,強行扣下搞不好就把人才給弄廢了。

  另外放在李唐,也正好可以磨練磨練,在大寧還真不一定有他們磨煉的機會。

  姜萬鈞不可費盡心思把人給扣下,最后用一個縣令把人給打發了,那不是瞎胡鬧嘛!

  “朕聽說唐皇現在對他那最有出息的兒子李世民可是相當忌憚。”姜萬鈞沒接李綱的話茬,而是將話題轉移到了別處。

  這次輪到李綱和褚亮不接話茬了,涉及到繼承人的問題,他們不想摻和。

  “這許敬宗或許能入唐皇的眼,但卻未必合李世民的心意。”褚亮對李唐的情況還是有些了解的,對李淵的幾個兒子也不陌生。

  “哼,心術不正。”魏征對許敬宗的評價就四個字。

  許敬宗用取巧的方式來答題,既避開了忌諱,又可以有不同的解讀。

  回去之后,許敬宗完全可以說,他不是不答,而是不屑于答。

  如此一來既落了姜萬鈞的面子,又展現了自己的忠心,李淵聽到后應該會很滿意。

  不過那樣的話,房玄齡等人就要被架上火烤了。

  姜萬鈞忽然有點明白這許敬宗為何在歷史上,一直到李治即位后才發跡了。

  或許不是李世民不想用,而是身邊的人不愿意與許敬宗為伍。

  假設許敬宗現在來到大寧,恐怕也不會有用武之地。

  不,不是恐怕,是一定。

  有嫉惡如仇的魏征在,許敬宗別想翻身。

  姜萬鈞笑了下什么都沒有說,大家也都沒有聊下去的興致。

  中午,宮內準備了膳食,十位考生中只有許敬宗少少吃了一點。

  又過了一個時辰,隨著最后一位考生放下筆,香爐上的香剛剛燃盡。

  宮寧將十份試卷收上來,放到了御案上。

  十位考生被帶下去休息,成績等一會兒就會公布。

  姜萬鈞抽出褚遂良和于志寧的試卷大致看了一眼。

  褚遂良畢竟跟在姜萬鈞身邊有一段時間了,所以能夠摸清姜萬鈞的心思,從試卷上便能體現出來。

  “以人為本”,這是褚遂良文章的主題,這與姜萬鈞的“重民思想”高度契合。

  而于志寧的文章,著重點在“以孝治天下”,這是儒家文化最重要的內核之一。

  兩人都選擇將奏疏寫給了楊廣,但姜萬鈞只能說,中規中矩,并沒有給他眼前一亮的感覺。

  姜萬鈞看過之后遞給了魏征,盡管他負責排名次,但還是要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見的。

  接著姜萬鈞又看了看劉洎等人試卷,同樣沒什么新意,直到看到房玄齡的文章,姜萬鈞這才來了興趣。

  房玄齡這份奏疏開始以,諸葛孔明的《出師表》作為切入點。

  表面上看,房玄齡這道奏疏是寫給了劉禪的,但結合現在的天下格局,這道奏疏對大寧和李唐都有一定值得借鑒的地方。

  而且這奏疏中,并不全是批評,其中很大篇幅都是稱贊。

  拋開這些值得稱贊的地方,剩下的自然就是不太妥帖的地方。

  文章中姜萬鈞隱隱嗅到了一點點“以法治國”的味道。

  房玄齡在文章中說,自古帝王們往往都困在宮內,如果想要讓自己的聲音傳遍天下,必須推行切實可行之法,這樣才能彰顯“君權”的作用。如果意志不統一,法度混亂,大家便會忽視皇帝的存在,統治也就不穩固了。

  同時房玄齡又提到皇帝必須要以身作則,光有法是不行的,法度不能是一紙空文。一切規則、法律必須有效運作,否則上行下效,法就等于不存在了……

  據說那李元吉當街將百姓當成活靶子射殺玩,李淵知道后最多只是訓斥兩句,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甚至還會責備李元吉身邊的近臣不作為。

  不知道房玄齡是不是有感而發,皇帝,皇子都這般行事,讓天下如何去遵紀守法呢?

  看了兩遍,姜萬鈞這才將房玄齡的文章遞給魏征。

  再拿起杜如晦的試卷,姜萬鈞再次心中一震。

  房玄齡選擇將奏疏寫給劉禪已經出乎了姜萬鈞意料,沒想到杜如晦的奏疏是寫給魏王的,不是曹魏,是戰國七雄之一,是戰國七雄中第一個改革變法強大起來的國家。

  杜如晦主要強調的是人才的重要性。

  魏國人才流失非常嚴重,吳起,商鞅,孫臏,張儀等等。

  田子方就曾評價魏武侯“富貴者驕人”。

  為了這事,魏武侯還質問田子方:是貧賤者驕人還是富貴者驕人。

  田子方說:“只能是貧賤的人能對人自高自大,富貴的人怎么敢對人自高自大呢!國君如果對人自高自大,那么就要失去國家,大夫如果對人自高自大就將失去封地。失去他的國家的人,沒有聽說有人用國君的規格對待他的;失去他的封地的人,也沒有聽說有人用大夫的規格對待他的。貧賤的游士,言語不中聽,行為不融洽,就穿上鞋子離去罷了,到哪里去不能(成為)貧賤的人呢!”

  這是反諷,但卻正中要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