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朱重八

首頁

453、再來逼反1批良民

    崇禎一聽“十二萬”,一口老血險些從嘴里噴了出來,他驚呼道:“到哪里去弄這么多可用之兵?就算弄來這許多兵,戶部又到哪里去弄來這么多糧餉?”

    楊嗣昌卻不慌不忙地道:“微臣早就考慮好了,鳳陽和泗州祖陵派官兵五千,承天祖陵派官兵五千,各堅守不動;邊軍派兵三萬,總理軍門官兵三萬,鳳陽、山*西二巡撫官兵各派兵一萬,湖廣、河南二巡撫派官兵各一萬五千……”

    崇禎聽他這么一分派,咦?十二萬倒也不是拿不出來,反正最近遼東比較太平,建奴一直沒來叩邊,也不知道在搞什么名堂,正好抽出手來收拾賊軍。 M

    此時為崇禎十年三月,滿清正在對朝*鮮用兵,東江鎮的皮島正在被清軍猛攻,不久就要玩完了,而朝*鮮已經在二月向滿清投降,正式從大明朝的蕃國變成了滿清的番國,只不過崇禎還沒有收到消息罷了。等到三月時明軍出海到朝*鮮去增援,才知道棒子國已經向滿清投了降,結果只好尷尬地回來。

    崇禎道:“十二萬大軍雖然能抽出,但是到哪里去弄這么多軍餉出來?”

    楊嗣昌道:“關于這一點,微臣也早有計議。十二萬官兵中。步兵七萬四千名,每名每天發給餉銀五分,一年共需銀一百三十三萬二千兩;馬兵三萬六千名,每名每天支餉銀、草料銀一錢,一年共需銀一百二十九萬六千兩,兩項合計共需銀二百六十二萬八千兩。”

    崇禎聽到二百六十二萬八千兩這個數字,臉色慘變,幾乎要滑到椅子下面去。這數字別說叫他拿出來,就算叫他想一想,也會全身發冷。趕緊揮手道:“這么多錢,朕沒有!”

    楊嗣昌早猜到他的反應,便進言道:“微臣也知道朝廷缺銀,因此微臣想了個法子,這筆錢不妨由皇帝的內努、親王、勛戚、文武百官一起來籌集,咱們大明朝這么多官兒,每個拿出幾千兩來,便能湊足。”

    崇禎想了想,好像有道理,大明朝的官兒沒有千兒也有八百,一個官兒出點錢,湊足兩百六十二萬兩銀子不是小菜一碟么?當下便喜道:“此計不錯,我這便下旨征銀。”

    他連楊嗣昌的第三個計策也沒心思聽了,先把錢弄到再說,嘩啦啦地就寫了詔書下去,讓各有的親王、勛戚、文武百官都援資給朝廷。可是……詔書發下去之后,除了幾十個小官各自捐了少量銀兩上來之外,大官兒們居然一個也沒動靜。

    崇禎大怒,大開朝會,怒罵文武百官道:“朕諭令勛威之家捐助,至今抗拒,全無急公體國之心。就是省直鄉紳也不捐助,及至賊來,都為他所有了。怎么這等愚?”

    百官挨了罵,倒也不臉紅,叫道:“臣等實在沒錢,請皇上發內努……”

    崇禎大怒:“朕的內努早花光了,沒錢。”

    百官也道:“臣等的錢也花光了,沒錢。”

    君臣一起眼瞪眼,瞪到后來,崇禎無奈,只好又召楊嗣昌來商議:“愛卿的計策不成,這些個官兒沒一個忠君愛國的,都把錢藏著不拿出來,等著賊寇去搶他們的,簡直一群混賬,愛卿可有更好的計策嗎?”

    楊嗣昌其實也有一套備用方案,便提議道:“既然如此,只得把這二百多兩銀子按田畝加派下去了。”

    崇禎聽了便道:“也就是加征因糧?”

    所謂“因糧”,是一種特殊的征派方式,也就類似于窮人不交稅,富人才交稅的一種特殊征稅手段,明代的“因糧”標準是五兩銀子,也就是糧稅在五兩銀子以上的人才交的一種稅,這種稅收標準是由盧象升提出來,一直沒能得到真正的實行,他的本意是富人交上一點稅并不影響什么,窮人卻可以免交,不會受到這樣的稅賦重壓。

    盧象升提議的這種“因糧”征稅法其實非常先進,頗有點后世的稅收風范,因為他深知民間疾苦,知道百姓們已經不堪重負,所以才把貧人從納稅的范圍里剔除出去。但是楊嗣昌卻不一樣,他并不像盧象升那么懂得民間的疾苦,此人其實就是一個大話精,根本搞不清楚天下的情況。何況他本人也是大地主大官僚,若是這樣征稅,他家也要重重地交一筆錢,于是聽到崇禎提起“因糧”,便趕緊進言道:“不行啊,皇上,這種征因糧的方案是行不通的。”

    崇禎奇道:“為何行不通?”

    楊嗣昌道:“因糧輸餉,首先要搞得清楚哪些人家里的田畝需納賦稅超過五兩才行,但是宦室富民從來飛灑、詭寄,以避大戶差徭,如今欲分貧富,其事甚難,只分得個巧拙而已。”

    崇禎也是個腦子差的,一聽他這話,頓時就覺得有理,道:“那怎么辦?”

    楊嗣昌道:“別搞什么因糧不因糧了,直接把這二百多萬兩銀子均分到天下所有的田畝上,管他貧富一體加征,這樣一來,攤到每個人的頭上其實也沒有多少,應該不會有什么問題。”

    崇禎思來想去,也無更好的想法,便嘆了口氣道:“好吧,就按你說的做!”

    楊嗣昌又道:“皇上,我們還應該清查一下溢地。”

    崇禎奇道:“什么是溢地?朕怎么沒聽說過個詞?”

    楊嗣昌道:“所謂溢地,就是有些農戶偷偷在自己的田地旁邊開墾荒地,他們實際上擁有的田畝數比咱們官府統計的更高,對這些人,應該加收一點賦稅,這樣一來,也可以緩解咱們朝廷的賦稅空缺。”

    崇禎一聽說能搞錢,哪里想得到這個做法是好是壞,當下便大喜:“好,就這樣辦!對了,你還有第三計,現在也可說來聽聽了。”

    楊嗣昌便道:“第三計就是用人,咱們剿匪不力,其實多是因為督剿的官員全是酒囊飯袋,如果用上得力的人才,流寇早已平復。自洪承疇大人死后,盧象升大人繼任七省總督,然而盧大人很快就被迫北上抗虜,這總督一職變得有名無實,理應另派一個能者居之。”

    崇禎聽了這話,只覺得楊嗣昌真是生平知已,他早就覺得手下的官員全是白癡了,大喜道:“愛卿有何人才可以推薦?速速報來!”

    楊嗣昌當即道:“臣思總督一職,專任剿殺,須得饒有膽智,臨機應變之才,非見任兩廣總督熊文燦不可。”

    話說這兩廣總督熊文燦是個什么人呢?其實這個人就是招降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的人,本書一直在講西北的事,很少提及東南。其實在崇禎年間,東南方面也不平靜,西洋人多次在海上搗亂,荷蘭殖民者聯絡大海盜劉香,為禍沿海。這時候,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也是一個大海盜,在東南海一帶勢力最大,他有心投靠朝廷,趕走荷蘭殖民者,而負責招撫鄭芝龍的,就是這個熊文燦,他因為招撫鄭芝龍一事,立下大功,從福建巡撫升任為兩廣總督,后來又借助鄭芝龍的力量平定了大海盜劉香,打敗了荷蘭殖民者,因此在朝中聲望極盛。從崇禎到文武百官,都認為熊文燦是個有才干的人……其實所有人都不知道,熊文燦之所以能招撫鄭芝龍,原因是鄭芝龍本來就想受撫了,兩人屬于一拍即合。后來剿滅劉香,趕走荷蘭人,全是靠著鄭芝龍的實力,熊文燦本人根本沒出啥力氣,一旦離開了鄭芝龍,他屁事也干不成。

    但是崇禎本就是識人不明之人,楊嗣昌的眼力也不怎么高明,所以兩人都以為熊文燦是個人才,當下兩人商議已定,決定調來熊文燦擔當總督……——數曰之后,朱元璋正在監督著手下的官員們組織百姓照料“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早土豆”,突然見一探子風風火火跑了過來,手上拿著一份布告紙,遞到朱元璋的面前,大聲道:“將軍,這是咱們的探子從山*西的驛道上劫來的,好像是皇帝發下來的什么詔書,兄弟們不識字,只知道這封詔書十分重要,是用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來的,便在驛卒換馬的時候偷來了……請您過目。”

    朱元璋隨手接過來,翻開來看,這一看,臉色不由得就青了三分。

    只見這封詔書是這樣寫的:“流寇蔓延既久,生民涂炭已極。不集兵會剿,賊不能速除;不多措錢糧,兵不能大舉。帑部匱詘,設處無方。廷議改因糧為均輸,暫累吾民一年,除此腹心大患。籌思再四,萬非得已。……今責成所在撫按,大張榜示,備述朝廷為民除殘、多方軫恤至意。遍集官吏,嚴行戒飭,遞布鄉村,詳加勸諭,使遠邇盡知,貧富均納,果能遵行無擾,自然好義樂輸,剿功告成,一體敘錄。”

    看完之后,他不由得長嘆了一聲道:“朱由檢這個倒霉的孩子,他又被什么人給騙了?居然又要加賦稅,他這是生怕百姓反得不夠多嗎?還要再逼反一批良民,給賊人增上幾十萬兵力。”

    (未完待續)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