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文妃

首頁

第一百零七章 紅火的春節,正籌備!

  時序一進入臘月,街市上的年味就越來越濃了,家家戶戶開始用豬肉、羊肉、魚肉腌制臘味,御膳房采買了許多。每餐吃過這些臘味后,文妃叮囑大伙多吃點水果,諸如梨子、蘋果、香蕉、獼猴桃以及葡萄干等,以增強抵抗力。

  嬌貴的八大美人嫌麻煩,成天足不出戶,文妃與靈兒夏花秋葉經常湊熱鬧。

  街市盡賣撒佛花、韭黃、生菜、蘭芽、胡桃、澤州餳(飴<音同“移”>糖)等年貨;商鋪競售錦裝、新歷、諸般大小門神、迎春牌兒、桃符(春聯)、鐘馗、財馬、回頭馬、狻猊﹙音同“俊尼”)、虎頭及金彩縷花、春帖幡勝之類,為市甚盛;小販沿街叫賣“錫打春幡勝、百事吉斛兒”等吉祥物,以備佳節懸于門首,祈求新歲吉兆;市爆仗、成架煙火堆滿大街,文妃叮囑內監侍從各買一些,以尋求濃濃的年味。

  在返宮途中,文妃想考一考三位姑娘的詩歌修養,問道:“請大家背一背有關王安石‘桃符’的詩歌。”

  靈兒帶頭背起來:“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文妃贊賞不已,接著主從們研討了王安石的另幾句名詩“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需多”,夏花認為此句類似于“照塔層層,不如暗處一燈”與“眾星朗朗,不如孤月獨明。”

  “黃昏風雨打園林,殘菊飄零滿地金。”秋葉說:“即使菊花身處低洼,也不改金黃的外表,芳香的靈魂,實為可貴!”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文妃贊嘆道:“由此可見,大自然處處皆有生機勃勃的景象,多欣賞每一片綠葉或者芳草,我們的身心似乎也一定會像它們一樣,朝朝暮暮寒寒暑暑,綠意盎然,渾身充滿無窮的活力。想當初,王宰相是多么熱愛花草樹木,他是一位樂生之人。”侍女們無不贊同。

  若是晴天,文妃邀朋約友,夜游天街,觀舞隊以預賞元夕——那些準備用于慶賀元宵的歌舞隊,早已在大街上彩排開了。

  文妃打聽到藥鋪會做一些“屠蘇袋”(注:屠蘇,正月初一飲用的藥酒),小布袋裝入中藥材屠蘇,再用五色線扎成“四金魚同心結子”“百事吉結子”,送給老顧客之宅第,宋朝人相信,將屠蘇袋懸掛在門額上,可以“辟邪氣”,趕緊將這些掛于“惜雙雙”寢宮,為多病的煦帝消災祈福。

  從踏入臘月到除夕期間,有兩個節日要慶祝,首先迎來的是臘月初八的“臘日”,也叫“臘八節”。這一天,皇室與開封的寺院要選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等小巧食材,煮成“臘八粥”,贈送給施主之家。藥店則將“虎頭丹、八神﹙注:功能主治風虛走注疼痛,昏迷無力,四肢麻木。﹚屠蘇”等中藥材裝入小布囊,叫作“臘藥”,文妃叮囑太醫院多做一些,拿到開封集市上,饋贈大家,用于臘月的朝野保健。

  文妃對地大物博的赤縣充滿好奇,忙請太醫傳授各地的中藥盛產情況。

  太醫熱情的介紹道:“早在隋唐五代十國時期,浙江的中草藥材十分豐富,產地較廣,品種較多。當時杭州盛產姜木瓜、蜜、干姜、芑、牛膝、黃連、杞、佛手草。佛教勝地普陀山盛產能治肺癰和血痢的普陀山茶等幾十種草藥。天臺山盛產益母草等數十種珍貴藥材。湖州盛產木瓜、蜜。建德盛產白石英、銀花。紹興盛產丹沙、石蜜。余姚盛產署預、附子。縉云盛產蠟、黃連。東陽盛產黃連。臨海盛產干姜、甲香。”文妃謝過太醫。

  有一天,宮里進供了許多桃花貢米,文妃甚為好奇,因為平時只聽說白米,大米,玉米,忙問桃花貢米到底是怎么回事。

  內務府主管恭順地回答︰“桃花大米屬帶粳性的秈型稻米,品質精良,色澤白中顯青,晶瑩發亮。米粒形狀細長,腹白小。煮出的飯粘度適度,脹性強,油性適度,米不斷腰,具有絹絲光澤,香氣橫溢,吃起來滋潤芳香,富有糯性。桃花米歷史悠久,相傳自唐代武則天后,巴蜀的地方官每年都要將上好的桃花米奉獻皇上,故有“貢米”之稱。

  桃花小米顆粒大、色黃、味香,黏性大,含糖量高,營養豐富。用它烹制的米飯,黃燦燦、油津津,吃著光滑噴香、粘甜可口、香氣濃郁;熬出來的粥色澤金黃,透明發亮,香味撲鼻,再佐以蔚縣特產的豆干,滿口咸香。

  桃花大米,全國有兩處最為有名。

  桃花米的產地巴蜀宣漢縣劉家溝村五社背后有座山,名叫白巖山,山上有個洞叫白巖洞。洞里有股終年流淌的山泉,一直流到五社的“老一畝”三個田里。加之這三個田里的泥土呈棕紫色,土質肥沃。因此,不管什么水稻種子,只要到此就會長出神秘的桃花米來。

  作為桃花米發源地桃花鄉劉家溝村,只有一畝多面積的三個田出產桃花米,總產量只有300公斤,所以真正的桃花米十分昂貴。絕佳的口感與稻種無關,是由稻田特有的土質發育而成。

  相傳,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自唐代武則天以后,當地官紳每年都要將上好的桃花米奉獻皇上。故,人們以能吃上桃花米為榮。

  相傳唐朝大詩人元稹在達州府任知府時,經常在陽春三月外出踏青。有一年,元稹乘舟順州河而上,行至宣漢縣境內汀江(后世的東林河)時,有當地人送來劉家溝大米供奉。他看到這種大米剝殼后,煞是好看。元稹飽嘗此米飯后,贊不絕口,著詩頌曰:“倚棹汀江沙日晚,鮮花野草桃花飯。長歌一曲煙靄盡,綠波清浪又當還。”桃花米因此而聞名于世。

  陜西省寶雞市作為炎帝故里,曾經孕育了燦爛的中華農耕文明。在寶雞市的千陽縣,千河兩岸曾經特產一種珍稀的稻米——千陽桃花米。桃花米因碾出的米粒外有一層紅衣,面似桃花,做的稀飯湯成桃紅色,煮成的米飯兩頭漲開,中間不斷腰,好似桃花,故稱“桃花米”。

  千陽桃花米不但外觀漂亮、吃起來“膠粘”、口感好,含有較高的營養元素,據史料記載,其富含維生素,可預防腳氣,口腔炎癥,具有補脾、和胃、清肺、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津強志、和五臟、通血脈聰耳明目、止煩、止渴、止瀉等功效,是改善人們飲食結構的理想食品之一。”

  文妃謝過主管,暗自思忖:“巴蜀,可愛的家鄉,不愧是天府之國,其中宣漢縣居然是桃花米的發源地呢!怪不得整個巴蜀,天仙似的俊男靚女如夏夜繁星一般不計其數。”

  桃花米,粉面桃腮,桃園春風,桃源心境,文妃想著這些與桃花有關的諸多事物,無不十分美妙,不禁喜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