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漢王朝事略

首頁

第26章、長樂未央

  天下初定,在何處建都?這對大漢的鞏固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劉邦原本打算定都洛陽,大臣們多數是山東(崤山以東)人,眷戀故舊,大多贊成以洛陽作都城。這時,有一個小人物的出現促使劉邦改變了主意。

  這個小人物叫婁敬,齊國盧地(濟南長清區)人,此時的他是一名戍卒,跟隨部隊開赴隴西邊境。途經洛陽的時候,婁敬聽說了建都的事。婁敬是個有想法的人,他認為在洛陽定都不合適。婁敬敢想敢干,決定要去進諫皇帝。問題來了,皇帝哪是你一個小兵能見得到的。婁敬找到同鄉虞將軍,大大方方地說明來意:我想見皇帝談談有關國家的大事。請虞將軍替自己引薦。虞將軍答應了。

  故事說到這里,我們能得出三個信息:一是婁敬平時應該是個有心人,且有膽有識,擅長與人打交道;二是虞將軍是個不錯的人,沒有瞧不起地位比自己低許多的落魄同鄉;三是當時的社會風氣開放包容,小兵想面見皇帝提建議,還能得到幫助,這要在別的朝代能被人當成瘋子。

  進宮前,虞將軍給一套好衣服讓婁敬換上,畢竟是見皇帝,打扮的光鮮一點嘛。婁敬很有性格,他拒絕了,說:我穿粗布短衣來,就穿粗布短衣去,用不著換衣服。虞將軍向劉邦匯報有這么一個人。劉邦也想聽聽來自基層的聲音,就召婁敬進宮,先賜了一桌飯給他吃。等婁敬吃飽喝足,才召來談話。

  劉邦發問:你想談什么大事?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婁敬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拋出一個問題反問皇帝:陛下建都洛陽,是要跟周朝比嗎?劉邦回答:是的。婁敬開啟辯論模式,論題是“關中比洛陽適合建都”,他說:陛下取得天下和周朝不同。周朝的先祖被堯封于邰,歷代君主依靠德政感召人民。陛下從沛縣起事,大小戰役上百次,才艱難地取得勝利。周朝以德取天下,陛下以勢得天下。都城選址應該符合時代的需要。關中地形險要,物產豐富,又有原來秦國的底子,在關中建都更能掌控天下。

  劉邦征求大臣們的意見,群臣不愿意遠離故土,紛紛申辯周朝定都在洛陽稱王幾百年,秦朝建都在關中二世而亡,還是留在洛陽好。劉邦猶疑不決。惟獨張良支持婁敬的建議,他說:洛陽腹地太小,方圓不過數百里,容易四面受敵;關中則左有崤山函谷關之險,右有秦嶺高山,土地肥沃。既有險要可以固守,又能向東控制諸侯,黃河、渭水可以開通漕運,這正是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我認為婁敬的主張正確。

  張良足智多謀,一向深得劉邦信賴,劉邦當即拍板,定都關中。劉邦傳令下午就走,出發前不說是遷都,等走到半路上才告知,大臣們才知道上了皇帝的當,卻無可奈何了。由于咸陽遭到破壞,劉邦決定新建一個都城。朝廷機構暫時安置到櫟陽。在渭河南岸秦朝興樂宮的舊址營建長樂宮,在秦朝章臺的基礎上興建未央宮作為大漢帝國的大朝正殿。公元前200年,未央宮建成,國都由櫟陽正式遷來。因地處長安鄉,劉邦給他的都城取名長安,寓意“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