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盛唐劍圣

首頁

第58章 邊塞風骨 開創時代

涼州國會圖書館。

作為歷史上第一座公開的圖書館,裴的目的就是將之打造成唐王朝最大的圖書館。

只有如此,才能向河西宣揚唐王朝的文化,讓河西著充斥著東方與西方各種文化匯聚的地方,以東方文化為上。

草圣張旭的號召力無疑的驚人的。

自張旭成為國會圖書館第一人館長以后,圖書館的名望大震。

兼之裴從長安昭文館、麗正修書院討要來的各種古籍,讓河西的讀書人蜂擁而往。

圖書館并非落座于姑臧城中,而是城北的一塊交通便利的平地。

原先是一座因戰火廢棄的寺廟,裴直接在寺廟的基礎上建造了圖書館,占地面積比后來世界第一的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還要大。

圖書館與姑臧城有一段距離,裴、王維一大早便策馬而行。

裴今日特地換了一身儒生服,淺紫色的衫配上青黑色的幞頭,腰間配上一把長劍,手上還拿著一柄折扇,配上神駿的辛巴,渾然就是一個濁世佳公子。

王維則是一身白衣,那千嬌百媚的相貌,簡直就如西貝貨一樣。

裴、王維前后走著,一個帥氣,一個漂亮,回頭率是居高不下。

裴走在途中,笑著向身旁的秘書問道:“你說,這些人回頭主要是看我,還是看你?”

王維輕聲道:“裴帥英姿風采,世間罕見,自然是看裴帥的。”

“嘿嘿!”裴古怪一笑,說道:“那可不見得哦!”

一路聊著天,一邊向圖書館行去。

話題圍繞著孟浩然來說。

王維話語中毫不吝嗇的對孟浩然的欣賞,哪怕是李白,都沒有得到王維如此贊譽。

裴自然知道原因,孟浩然是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歷史上稱呼他們為王孟。

性格相惜是理所當然的。

一路行去,裴見途中往來的讀書人絡繹不絕,顯然自己對于河西文教的推廣有了奇效,頗為自得。

來到圖書館,順著長長的階梯而上,走進了正殿。

寬敞巨大的圖書館里擺放著近百個書架,每一個書架里整整齊齊的擺列著各式各樣的書籍。

圖書館里有五百余學者,他們或是四處尋書,或是在書架前頓步觀看,更有的在四周的座椅上安靜的看書。

五百余人并無無多余的聲音,體現了圖書館里良好的學習環境。

裴也未入內驚擾,而是繞了一圈,從后門進入找到了張旭。

張旭正在伏案書寫,旁邊一如既往的放著一個大酒壺。

只是頗為怪異,裴居然沒有聞到應該聞到的酒味。

“老哥哥!”

裴沒有大叫,輕輕的叫了一聲,大步上前。

張旭聽到叫喚,抬頭見裴來了,也是一臉的大喜,趕忙來迎。

裴拉著張旭的雙手,道:“弟事物繁忙,沒有來得及過問老哥哥是否順心就出征了!”

張旭道:“沒有比這個館長跟適合我的職位了。”

“那就好!”裴說道:“剛得空閑,找老哥哥喝酒來了!”

他邊說著,走到案幾前,將桌上的酒壺接過,直往嘴里倒。

張旭正想制止,卻慢了一步。

酒壺里的液體已經奔流而出。

裴將液體灌入腹中,眼睛瞪的老大,強行將嘴里剩余的液體咽下,道:“怎么是水?”

張旭說道:“這圖書館是學者向學求學的地方,尤為神圣。某再好酒,也不敢在這里飲酒,打擾外殿那些向學的學生。”

“走,去我屋子里喝!”他說著也是迫不及待的拉著裴去他的臥房了。

裴口中不言,但對于自己這位老哥哥更加的敬重了。

一入張旭的臥房,裴就聞道了那理所應當的味道。

張旭迫不及待的給裴滿上,也沒有什么好的伙食,就是剩下的一些花生。

兩人對坐而食,好不自在。

裴問起了圖書館的情況。

張旭開為開口,已經對著裴豎起了大拇指道:“無怪賢弟有這般成就,就憑你這遠見,老哥哥不服都不行。來,先喝三盅,才能表達我現在的心情。”

裴莫名其妙的對飲了三盅。

張旭方才道:“在一文化雜亂之地,推廣我朝文化,實非易事。但是賢弟卻做到了,而且不過短短幾年,整個大唐都知河西文風盛行,卓然一時。河西向學之人,與日俱增,某在長安的老友都有心來河西湊熱鬧。若無賢弟,哪有河西今日?”

裴細問緣由,瞬間明白了。

他的收藏怪癖,在這一刻取得的奇效。

一切都源于詩會!

在裴的安排下王昌齡、王之渙不定時的舉辦詩文賦會,張旭、張九齡、王翰、王維、高適這些文采斐然的人物,經常捧場,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令得河西詩會的水平大幅度提高,不少傳世的名作誕生。

其中王昌齡做出了《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翰也做了一首《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王之渙不甘示弱,再次來了一首《涼州詞》:單于北望拂云堆,殺馬登壇祭幾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相比他之前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哀思,這一首借異族首領求和親的失望而回反映了唐朝的強大,充滿了民族自豪感。

張九齡、王維、高適又有那一個是等閑之輩?

在這種氛圍的刺激下,也是佳作連篇。

這一下好了!

原本出一傳世之篇,就能讓士林稱道好一陣子。

結果河西一地,文化相對低下的地方,二三年里呈現了井噴之勢,千古佳作層出不窮。

先有裴的《三字經》、《勸學》、《出塞》,再有張旭、張九齡、王昌齡、王之渙、王翰、王維、高適之留的詩句。

這天下十佳作,七出河西。

周邊隴右甚至長安的詩人,都不辭勞苦的原來參加河西詩會。

士林中好事者更是將這種跡象稱之為“邊塞風骨”。

而領銜邊塞風骨的正是一代文宗,裴,裴靜遠。

張旭笑道:“當年曹操、曹丕、曹植,這三曹與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應、劉楨上演了一出令人魂牽夢繞的建安風骨,今日托賢弟的福,在你的帶領下,我們在河西這邊塞之地,開創了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