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他是一只猴子

首頁

第102章 光陰流轉,轉眼0年

  自此之后。

  西海某處,以定海神珍為中心,出現一個漩渦真空,攪得西海之水波濤洶涌,暗流不休。頭上劫云常年聚集,暗無天日,雷霆不絕。

  天威煌煌,魚鳥絕跡,無人敢近。

  定海神珍沐浴雷劫,儼然定海雷針。四溢的雷電,有的觸到漩渦之外的海水,撲騰起大片的水氣,包裹著定海神珍,如云如霧,雷蛇游蕩,恢弘神秘。

  成為三界一大奇觀。

  ……

  因為猴子與靈霄寶殿揭眾仙齷齪,撕開天庭遮羞布。

  奎木狼最終被貶下界為妖,終身不得再錄用。

  卷簾卻反而因為猴子沒死,減輕了刑法,同樣被貶下界,困于流沙河,每日受黃沙磨礪、萬箭穿心之痛。

  龍族上交行雨之權,從此受天庭調令,四大部洲,天南地北,隨令隨到,卑微茍且。

  三太子敖烈,愈挫愈勇,低調行事,開始著手四海事務,勵精圖治。

  敖燎被四海龍王花大力氣改頭換面,重索仙籍,易名敖徑,派譴至東勝神洲,任一條江河水神,為二等江龍王,名“徑河龍王”。

  天河水軍照樣東征西討,平四方之亂,維三界之穩,一個黑臉少年悄然崛于軍中。

  兜率宮中,多了一個小大人,對金童銀童頤指氣使,呼來喝去。又傳是道祖新收的衣缽弟子,羨煞三界。

  天宮多了一座空蕩蕩,還未來得及掛匾額的大圣府,無人問津。偶爾有白衣仙女起舞于府中,清冷如廣寒宮。

  除此之外,天庭再沒什么變化。各個仙神各司其職,照常運轉。

  ……

  祭塞國的都城多了兩個小和尚。

  一個眉清目秀,油頭粉面,自稱金蟬子。

  一個憨憨厚厚,肥肥碩碩,叫地藏兒。

  他們不顧世俗眼光,融入民間。

  懲戒惡人,幫助弱小。

  勸人為善,行普渡之道。

  說要修那大乘佛法。

  這一日。

  有一個光腳的冷艷女子找上了兩個小和尚。

  怒其不爭,罵其胡鬧。

  佛法是修己渡己之道,哪有什么普渡之道?

  金蟬子卻笑嘻嘻地問女子,他們兩個和尚今天壞了人家一樁姻緣,算不算行善?

  有敢愛敢恨的千金喜歡上膽小孝順的才子書生,自導自演了一樁自己受壞人欺負的戲,給路過的書生一個英雄救美的機會。卻被他們兩個從天而降的小和尚搶了風頭,打跑了壞人,破壞了兩人的一場邂逅。

  女子罵金蟬子莫名其妙。

  金蟬子卻一臉鄭重,說自己是在行“真善”。

  因為那千金,不知道書生的母親垂危,他趕著回去見母親最后一面。

  她更不知道,她請的幾個惡人,是真正的惡人,他們是準備假戲真做綁架那千金。

  地藏兒老老實實,不說話,只是金蟬子說一句,他便點一下頭。

  女子實在是和金蟬子說不通,最后拿出三根金色的毫毛,說她可以不管金蟬子去修那虛無飄眇的大乘佛法,卻必須要求金蟬子與毫毛的主人斬斷因果。

  金蟬子推回了女子遞給他的三根毫毛,說,他的大乘佛法,是行善之法,是普渡之道,是因果之道。毫毛的主人,與他有著這世間最深的因果,斬不得。

  斬了,便等于斷了他的大乘之道。

  女子要強行動手,斬斷金蟬子與猴子之間的因果。

  憨胖子地藏兒卻攔在了女子面前,傻傻地笑著,像一座高山,無法逾越。

  女子沖著地藏兒身后的金蟬子咆哮道,現在斬斷因果還來得及,否則終有一日,你會被那只猴子害死的。

  金蟬子說,哪怕身處地獄,我之道,至死不渝。

  說著說著,便笑了。

  笑得癲瘋。

  笑得孤單。

  笑得堅定。

  ……

  花果山。

  有一女子纖塵不染。

  時而坐在一個無名山頭,陪著一堆碎石,一個人望穿秋水。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時而出入水簾洞,水簾洞中的猴子不斷增多,各個身手敏捷,氣息渾厚。

  女子教猴兒們念書識字,傳授修行功法,出書立著,被尊為“圣女”。

  有瘸腿猴王問她,為什么知道這么多知識。

  她笑而不語。

  曾經還未化形時,有紫衣仙子給她醍醐灌頂。

  她們之間有一個約定。

  ……

  時光流轉,歲月安好。

  在一片荒蕪之地。

  有一條細長的河流,蜿蜒盤旋。

  就如一條巨大的長蛇。

  后來它有一個名字,叫母子河。

  有紫衣少女從天而降,落在母子河上。

  與母子河唧唧長談。

  卻不得回應。

  紫衣少女屈膝,長跪于母子河上。

  任河水沖刷,日烤月凍。

  長跪不起。

  春去秋來,年復一年。

  終化河中之石。

  ……

  西牛賀洲。

  某深山。

  一個小身板的牛精,與砍柴的樵夫喝最烈的酒,痛飲七天七夜。

  拜別了師父。

  踏上了外出修行之路。

  ……

  風雪庵中。

  有女子偷偷溜出庵一趟。

  給躺在皇陵中的父母,深深九叩首。

  自此,斬斷凡塵,安心修道。

  ……

  潮起潮落,風云變幻。

  時光流轉,斗轉星移。

  歲月更迭,滄海桑田。

  韶華易逝,轉眼百年。

  (第二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