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草清

首頁

第676章 國動如山

    第六百七十六章國動如山

    《巴旭起,你受不受得起!?》

    《軍情司已死,有事請燒紙》

    《廣昌一城殉國,英魂死不瞑目!》

    贛州,江西經略使衙門,巴旭起將又一份報紙丟下,撫額長嘆。//按ctrl+d快速收藏"請看小說網"

    剛上任就遭田文鏡潛奪廣昌,巴旭起的運氣實在太背,一國輿論大嘩,更讓他壓力山大。英華立國十來年,從來都是奪滿清之地,何曾被滿清奪過地?這下好了,不僅被奪了一縣,上到知縣,下到城區主薄,數十官員殉難。即便巴旭起剛上任,輿論也毫不客氣地將失土之責全扣到他腦袋上。

    幕僚安慰道:“經略,只是輿論而已,都察院還沒傻到這時候來彈劾經略。”

    巴旭起搖頭:“跟彈劾無關,我就是難受。何聞瑞成了本朝第一個殉國知縣,我巴旭起成了第一個失土經略,不甘啊……”

    蓬的一聲,他拍了桌子,咬牙再道:“不甘!”

    巴旭起嘴里不甘,心中卻是凜然。皇帝專門叮囑過,說田文鏡非尋常人,得提防他出狠招,話音剛落,田文鏡就給了個下馬威。

    輿論不是罵他巴旭起失職,就是罵軍情司無能,可正趕往建昌府的江西防御使陳廷芝卻回報說,此事不僅是田文鏡狡詐,廣昌知縣何聞瑞自己也太過麻痹大意。

    廣昌雖不在前線,但北面的南豐和建昌府城正遭田文鏡上萬大軍逼攻。何聞瑞滿腔心思都放在了怎么支援北面,卻沒顧全自己的處境。甚至為了安撫縣民,都沒嚴格執行三使衙門給臨敵縣府所發的警戒諭令,依舊大開城門。

    死者已矣,英華官場自有風氣,誰給死人潑臟水,誰就不是好人,因此何聞瑞的失職,就只能由其他人背起來。

    陳廷芝對廣昌之失的描述,讓巴旭起對田文鏡更加忌憚,而陳廷芝急請援兵,也讓巴旭起撓破了頭。

    廣昌必須奪回來,不僅是為平息輿論,如果容田文鏡在廣昌站穩腳跟,建昌府就危險了。建昌府丟了,田文鏡能直接打到福建去!田文鏡若是踹開了這扇大門,在杭州的年羹堯估計也會趁火打劫,到時福建恐怕都難保全。

    巴旭起問幕僚:“我們需要更多的兵,房經略有回信了嗎?”

    江西不是沒兵,神武軍左師兩營在袁州,另有四營衛軍,兩營在臨江府峽江,一營在撫州府樂安,一營正趕往建昌府。六營不足萬人,分布在數百里防線上,自然是處處漏洞,田文鏡的這支人馬就是從樂安和建昌兩地衛軍的縫隙間鉆到了廣昌。

    現在要復廣昌,巴旭起就得全盤考慮,如果把神武軍和其他地方的衛軍調過去,誰知道田文鏡是不是還有后手?廣昌之失就是田文鏡聲北擊南,再來個調虎離山也不稀奇。

    巴旭起需要兵,更多的兵。行前陛辭,他跟皇帝要過兵,但皇帝說,湖南江西一盤棋,要兵得跟已任湖廣經略的房與信商量。巴旭起聯絡了房與信,希望整個神武軍轉到江西。

    幕僚一陣急翻,從今日剛到的書信中找到了湖廣經略使衙門的公文。

    看了房與信的回信,巴旭起牙痛似的抽了口涼氣。

    房與信給了兵,但只有神武軍左師另兩個營,而他提到的湖南形勢,比江西困難得多。武昌大營正在大動,首當其沖的就是岳州。另一方向,岳鐘琪似乎有棄成都府的跡象,丟了成都府,岳鐘琪就能收縮四川防線,轉攻湘西,到時常德又要面對岳鐘琪的大軍。非常文學

    房與信說,難保武昌大營不會轉頭攻江西,所以他還是將兩營神武軍轉到江西。此時形勢還不算危急,到了明年年初,雍正西山大營真的全面南下,兩省就要面臨二十多萬大軍的逼壓。

    兵……哪里還能搞到兵?

    心情煩躁,巴旭起就要丟下書信,可眼角掃到信末,心頭又是一跳,房與信又提醒了一句,讓他想起出廣東時,那些自告奮勇要參戰的義勇。

    “難道自己還沒摸透《兵備法》?”

    巴旭起忽然覺得,自己可能是燈下黑。

    “城中還有幾千婦孺老弱沒能逃出來,他們恐怕都遭了毒手!”

    “陳防御,何知縣和數千父老鄉親的血仇,就都指望你了!”

    廣昌城外,江西防御使陳廷芝扶起一幫縣鄉院事,心口被眾人的哭訴壓得沉甸甸的。

    他有心率眾血戰,可兵力火力都遠遠不足。此行本是為增援建昌府,只有一營衛軍,連四寸炮都沒帶,就有幾門六斤飛天炮。

    本準備誘敵野戰,聽院事們報說,急襲廣昌的清兵有三四千人,估計是想據城固守,等候北面圍攻南豐和建昌府城的清兵來援,因此封城殺人,縣城里已是一片血海。

    現有兵力要奪廣昌,希望太渺茫,陳廷芝一面急報巴旭起求援兵,一面在廣昌城外組織防御。

    “兵不夠!?咱們有兵!若不是韃子來得急,咱們怎么也不會被三四千清兵奪了城!”

    “鄉勇都在!就是少人統籌,陳防御,你來當元帥!咱們廣昌人淹也能把清兵淹死!”

    院事們鼓噪而起,接著十來個鄉鎮的主薄、巡檢和鄉尉都聚了起來,拿出厚厚一疊名冊,看得陳廷芝眼睛都差點直了。

    官府下鄉已在江西推行多年,各鄉建制齊備。隨著各省兵備道的建立,由樞密院統管的鄉勇體系也漸漸完善。鄉鎮區下不僅有負責治安捕盜的巡檢,還有負責鄉勇團練的鄉尉。鄉尉是縣尉派駐各鄉鎮區的屬官,負責預備兵員登記,鄉勇組建和基本操練。統歸一省兵備道管轄。

    江西兵備道是由江西招討使貝銘基兼任,陳廷芝作為防御使,只負責前線邊防,對地方兵制并不熟悉,所以他看到名冊上,縣中鄉勇竟然有六千之巨,那份震驚怎么也掩飾不住。

    “其實沒有六千,名冊里包括了縣城中已經被打散的鄉勇,還有一千去了建昌府,再除去有事在外,或者傷病不能行和聯絡不到的,估計能湊足三千,這都是摸過槍,打過靶的。”

    十來名鄉尉紛紛攘攘地說著,陳廷芝就覺一股幸福感充盈心胸,一縣能湊出三千受過基本訓練的鄉勇!?

    “三千夠么?還少的話,但凡丁壯,咱們都召集起來,沒有一萬,也有八千,咱們廣昌人雖少,可男人都是靠得住的!”

    院事們見陳廷芝發呆,還以為他嫌人不夠。

    “夠夠夠,足夠了!就是這錢糧……我會找巴經略想辦法解決,但眼下要湊人頭,糧草就得有準備。”

    陳廷芝趕緊應下,有三千受過訓練的鄉勇足夠,拉來那些槍都沒摸過的反倒礙事。而且……他可是口袋空空來的,聚起這三千鄉勇,薪餉糧秣怎么解決?

    “照著《兵備法》來辦啊,鄉勇只要沒出縣境,就由一縣自己解決糧草。出縣入府,就由一府解決,要拉到府外,才是巴經略要考慮的問題。”

    “不過巴經略愿意補貼的話,那是再好不過了……別的不說,咱們廣昌遭了這兵災,田產稅就該由省里補貼了。”

    院事們倒是很熟悉《兵備法》,畢竟是跟他們平日事務息息相關,包攬下糧秣的同時,也不忘為一縣爭取利益。

    陳廷芝心中大石落定,怪不得建昌府那邊還能堅持,原來是靠著《兵備法》,兵員和錢糧都還不愁。

    接著鄉尉們開始強調困難:“槍不夠,軍械庫在縣城里,還存著上千枝比四年式還老的佛山局造,現在全便宜了韃子兵……”

    “我來解決!不就是槍么?青浦貨倉里堆得滿地都是!”

    陳廷芝大手一揮,國中人馬都少,可火槍絕對不缺。

    就在陳廷芝匯聚廣昌一縣的鄉勇時,巴旭起細細研究了《兵備法》,這才醒過了神,原來朝廷早就布下了天羅地網,就看他們這些主官能不能把這網收上來。

    《兵備法》不是全新立起的規制,而是將多年來官府下鄉的組織力再延展到了兵事上,但凡一縣一府有難,只要能將鄉勇動員起來,再有人居中協調,就算不能力敵大軍,也能固守待援,爭取到時間。

    將兵備道這一套藤蔓扯了出來,巴旭起也如陳廷芝一般,震驚地發現,他居然能在贛州、吉安、南安和寧都四府二十多縣里匯聚出十萬鄉勇,十萬……

    這當然只是紙面上的,鄉勇是有業之人,有在外做工務農的,有傷病意外的,能動員出兩三萬就已是極限。將這些鄉勇動員起來,就意味著江西一省的勞力會嚴重匱乏,而且還會因調鄉勇出縣境,讓江西一省錢糧大虧。可江西若是都保不住,再有勞力,再有錢糧,又有什么用?

    巴旭起心一狠,毅然發布了全省鄉勇動員令,他總算明白,為何皇帝要設立經略使這個職位了,這個歸屬于樞密院的職務,就是用來榨取地方兵備資源,在國難之時行非常之事的。

    “你是早知有今日,才備下了這一招么?”

    “這一招不管何時都得備下啊,立國之日起,不就開始謀劃了么?”

    黃埔無涯宮,段宏時終于忍耐不住,親自入宮來逼問李肆,難道真要任韃清入寇?李肆將巴旭起的奏報遞過來,段宏時才松了口氣。

    李肆并沒有直接指示巴旭起要怎么辦,《兵備法》又備下了哪些資源。畢竟江西前線到底是個什么情況,具體有什么需求,只有前方的人清楚。而李肆所說的謀劃,也不過是建立起一國的后備役體制,要怎么用,能用到什么程度,還是得靠巴旭起這樣的前方官員自己掌握。

    看巴旭起的反應,李肆既欣慰也凜然,欣慰的是,國策能發揮作用,自己多年來推動的地方政府體系顯出了效力。凜然的是,江西局勢之嚴峻,已出乎他的預料,他開始認真檢討,難道《中流》的消息是真的?若不是雍正決意大舉南侵,田文鏡也沒那個膽子敢預先熱身。

    巴旭起命令一下,江西幾府全都動彈起來。各縣各鄉都忙得熱火朝天,檢點兵員,配發軍械。如果說雍正動員大軍,田文鏡揮兵急攻,是滿清的戰爭木車嘎吱嘎吱響了起來。那么在江西,原本英華一國本就在轟隆運轉的戰爭機器,又調快了一檔,正嗡嗡急轉,把江西數百萬人口都攪進了鋼鐵打造的戰爭機器里。

    誰也別想跑!是男人就握槍上陣!

    在江西,這么一句俗語在民間傳遞著。官府直接下到鄉里,但凡十八歲以上,六十歲之下的成年男丁本就在籍貫冊上。鄉尉揀選合適人員,每年集訓一旬,就練上彈打靶,名單也都匯聚成鄉勇冊,年年更新。事情雖雜,但鄉尉就駐在鄉里,能直接握到每一個鄉勇的具體情況。

    國家對在冊鄉勇有稅補,但如果逃避勇役,也要受到懲罰。這懲罰可跟古時不一樣,不會抓你去坐牢,而是斷了你進學、科舉和當兵之路,但凡稅務優惠,逃役之人也都沒指望。鄉中還要張榜公示,告知鄉人,你是品行不端之人。

    田、稅、人情,一層層包裹住,想逃役就得付出極大代價。而鄉尉為工作方便,也往往揀選熱心赤誠之人,退伍老兵、憨厚農人以及山林獵戶最為理想。這些人也是一呼百應,因此在江西,巴旭起動員令一出,府縣頓時云集數萬鄉勇。

    巴旭起動員江西,房與信也開始動員湖南,這股風潮甚至波及到了兩廣腹地,加之輿論刻意推動,《越秀時報》等報紙還專門刊發了《義勇軍》一文,號召國人奮起,一國頓時陷入火熱的“抗清”大潮中。

    “編戶齊民,這是真正的編戶齊民啊。若是明末時,官府也這般有能,韃清又怎能入寇中原,奪鼎神州……”

    看完《義勇軍》一文,段宏時抒發著深沉的感慨。

    明末時清兵入關,民人不是不抵抗,義勇上陣者千千萬萬,但缺的就是官府組織。大明國策講求縣官不出城,諸事民自理,臨到危難之際,只能靠民人自發組織。

    民人怎么組織?當然只能找讀書認字懂道理的讀書人,或者是名望過人的鄉紳仕宦。讀書人和鄉紳仕宦們有沒有氣節還是其次,要命的是絕大多數都不知兵,更是一縣一鄉零散聚起,沒有后方,沒有糧草,沒有組織,散兵游勇,再勇敢,人再多,也無法跟大軍抗衡。

    而英華靠著官府下鄉,一步步地將田畝、人口和治安管制起來,接著又將兵備也組織起來。現在江西有難,官員臨陣磨槍,居然也能拉出數萬民軍。雖然難以聚合成大軍,但守護州縣卻已足夠。建昌府的知府,就靠衙役和鄉勇,居然能跟上萬田文鏡的精兵抗衡。看透了這一層,段宏時對廣昌之失已經不怎么在意,這只是小小的意外,只要當地官府反應過來,重組資源,奪回廣昌不是什么難事。

    “這跟古時可不一樣,朝廷還得下大力氣支援,起碼在物資上得用足勁力……”

    李肆既是解釋,又是自語。大軍雖然調不回來,但物資上怎么也不能短缺。

    青浦碼頭,一艘艘江船載著大批物資,向北駛去。一個調度將一批木箱子的舊標簽撕了下來,貼上新標簽,嘴里還嘀咕不停:“總算是運出去了,老占著地方,新貨都只能露天堆著。”

    贛州城外,新立的兵站,巴旭起親自坐鎮指揮,將一批批物資分發出去。

    “只有八年式的?無所謂了,有槍就行,先發三千枝給陳廷芝那邊,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他正急得跳腳。”

    廣昌城外,撬開木箱,陳廷芝從稻草中掏出一枝火槍,臉肉頓時僵了:“八年式的!?怎么把這玩意發來了?”

    兵站調度聳肩道:“本是要給紅衣全部換裝的,可紅衣那邊不愿全換,一直壓在青浦貨倉里。咱們江西要槍,兵部軍械司廢物利用,全塞給我們了。”

    陳廷芝正要發火,巡檢鄉尉們卻驚喜交加:“塞得好!塞得好!這怎么是廢物呢?鄉勇只會開槍打靶,咱們正在擔心,拿到四年式,該怎么補隊列的課呢,現在好了,遠遠打靶就行。”

    陳廷芝也是紅衣兵出身,腦子里已印下了不會走隊列就不是正規軍的烙印,正要訓斥這話,再看看廣昌城墻,忽然覺得,或許鄉勇就適合這種戰法。至少他是沒有那個時間,來好好操練這些鄉勇走隊列,排橫陣。

    人有了,槍也有了,甚至巴旭起還從補充給神武軍的武備里截下了四門老式八斤炮給他,就一句話:廣昌必須奪回來!馬上!

    *j。.。